多晶硅成本控制 导致电池制造环节竞争加剧
来源:全球电池网 日期:2013-7-25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晶体硅电池技术的产业链从上至下依次是“多晶硅料提纯—硅片生产—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我们认为2011年多晶硅价格稳中有降,国内硅料提纯企业之间的分化增大;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环节竞争加剧,企业需走规模化路线。
关注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提纯多晶硅的国际主流技术包括:改良西门子法、冶金法和流化床法。改良西门子法的国际生产成本约20—23美元/千克,该技术掌握在美、日、德国的七家企业手中。另一方面,日本、加拿大的几家企业通过冶金法生产多晶硅的成本已经降到15美元/千克。目前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8—55美元/千克之间,生产成本平均高出国际成本约60%,且企业间差距较大。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滑,国内企业间盈利能力差距增大。多晶硅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决定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电池制造环节竞争加剧
2010—2011年,国内主要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厂商都大幅扩产,规划产能平均增长约60%—70%,不少企业扩产率超100%。预计到2011年底,国内太阳能电池总产能达到15GW。
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下降虽然在短期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却是终端发电成本下降,市场需求长期拓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的毛利润率大多达到了30%—35%,企业能够承受10%的价格下降。此外,电池和组件环节的技术壁垒相对不高,利润率下降有助于防止过多的竞争对手进入。
【投稿联系:周小姐 0571-81389937 采购电话:0571-88939068 采购QQ:
广告QQ:
】
上一篇: Tesla电池生死劫:穆斯克三改充电时间表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