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成长简史:从伏打电堆到电池
来源:全球电池网 日期:2013-2-19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全球电池网】1836年,英国人丹尼尔率先对“伏打电堆”进行了改良,他用稀硫酸做电解液,用锌和铜作为两极,制作出了第一个能保持平衡电流的电池。与此同时,德国科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研制出了“本生电池”,英国科学家格罗夫研制出了“燃料电池”。但是这些电池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电压会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
法国科学家普朗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发明了用铅做电极的“蓄电池”。这种电池电压下降后,只要给它通以反向电流,它的电压就能够回升。
尽管可反复充电的“蓄电池”出现了,但它和以前的电池一样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都需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灌装电解液。要知道这种电解液多是硫酸等强腐蚀性的液体,而装它们的容器多是玻璃制品,一不小心打碎,后果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问题,法国科学家雷克兰士制作了一个锌汞合金棒,然后再用锰碳混合物加上碳棒,最终制出了“湿电池”。它不但安全,制造简单,而且价格低廉,一问世就获得到了广泛使用。直到1880年干电池诞生,湿电池的时代才结束。
1883年,稳定性更好,体积更小,使用更方便的氧化银电池发明了。到1888年多种电池都实现了商品化,电池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先后诞生了镍镉电池,镍铁电池和更加环保、更加持久耐用的锂离子电池。现在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便捷能源。
【投稿联系:周小姐 0571-81389937 采购电话:0571-88939068 采购QQ:
广告QQ:
】
上一篇: 新型超薄太阳能电池板面世 成本缩减10万倍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