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在28-35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5~55亿元;目前中国负极材料占比40%左右,2015年中国市场份额将超过60%。在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下,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龙头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统计数据表明,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和湖南摩根海容三家企业在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2011年是国内外大企业都在中国各地跑马圈石墨资源的一年,贝特瑞在黑龙江鸡西,杉杉在郴州,雅能都化成在青岛平度,等投入重金建立生产基地。随着石墨资源瓜分完毕,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将重新回到技术方面。其研究重点将朝着高比容量、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和较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其中碳材料的研究开发相当活跃并在石墨改性、软硬碳和碳纳米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锡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其他材料的研究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012年锂电池负极材料竞争力十强排名分别是:
NO.1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NO.2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NO.3湖南摩根海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NO.4青岛雅能都化成有限公司
NO.5大连丽昌新材料有限公司
NO.6新乡市赛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NO.7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NO.8长沙星城微晶石墨有限公司
NO.9洛阳优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NO.10辽宁弘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统计,2011年全年锂电负极材料项目规划产能总计达153000吨,其中三菱化学到2015年产能35000吨,北汽集团70000吨。随着日资、台资负极材料企业产能逐步释放,未来国际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贝特瑞、上海杉杉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只有保持成本优势,缩小技术差距,才能真正跻身国际一流负极材料企业。而其他本土负极材料企业在中铁集团、北汽集团等国资大鳄的冲击下则需要加强营销力度,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