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有机光伏电池效率达到8.4%
来源:网络来源 日期:2012-7-13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阿克伦大学和Bruker 集团纳米表面实验室的学者公布了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采用共轭聚电解质PBDT-DTNT和富勒烯衍生物电子受体PC71BM,该团队制作出了转换效率8.4%的倒置结构(或称反相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该结果已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上发表。
由于在传统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电池采用ITO/PEDOT:PSS/BHJ/Ba(Al)结构中,酸性磺化聚苯(PSS)掺杂的聚噻吩衍生物(PEDOT)对ITO有腐蚀作用,而且铟离子的扩散会影响器件性能。在华南理工大学杨庭斌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黄飞教授、阿克伦大学龚雄助理教授等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用倒置结构,省去了原有的PEDOT:PSS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采用ITO/ZnO/PFN-Br/PBDT-DTNT:PC71BM/MoO2/Ag结构制作电池开路电压0.75V,短路电流17.4mA/cm2,填充因子61%,转化效率8.4%。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正式成立,实验室主要研究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关键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基于发光与光电转化物理基本科学问题、分子新结构设计与合成、材料高性能化和实用化、聚集态结构的可调控性、器件高性能化和集成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发光与光电转化理论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光电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 日推出新型智能手机用移动电池
下一篇: 没有了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