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电池网了解,9月17日,GE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储能技术论坛,与会者除了GE中国研发中心的科学家以外,还有中国电科院电工研究所、吉林省智能电网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统达能源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以及能源企业。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GE举办这次技术论坛当然不只是为了探讨学术,GE的真正目的是要借这个机会向国内的学界和业界介绍GE一项全新的技术——Durathon钠盐电池。
就在论坛举办前一个多月,GE位于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钠盐电池工厂正式投产运作。开工的同时,GE还宣布对这家从2011年秋季就开始建设的工厂追加7000万美元的扩建投资。预计扩建完成后,它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吉瓦时,相当于1000户美国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钠盐电池,也可以被称为纳镍电池,其主要原料是氯化钠和镍。根据GE官方的说法,钠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传统铅酸电池的两倍,并且可以深度放电3500次以上,使用寿命是铅酸电池的10倍,此外,在零下40摄氏度到65摄氏度的使用环境下,电池依旧能够正常工作。
据GE中国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介绍,钠盐电池是一种绿色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废气和废液的产生。与铅酸电池不同,钠盐电池的装配过程也不包括重金属水溶液操作,不排放有毒废液,因此也不会产生传统电池工厂面临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铅污染的问题。此外,钠盐电池可以经过类似传统金属熔炼的过程最后实现完全回收。
而与业内近几年崛起的另一款明星产品——纳硫电池相比,钠盐电池的安全性也更胜一筹,因为纳硫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负极填充钠金属,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自燃。由于原料和生产工艺不同,GE的钠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存这一问题。
GE对于Durathon给予着厚望,公司CEO伊梅尔特就曾对外表示:“我们不仅仅发明了一种新电池,更是创造了一项新业务。”因此,在研发钠盐技术的同时,GE也设计了配套的高效制造流程和市场开发战略。
伊梅尔特希望到2015年,Durathon每年能够为GE带来5亿美元的收入,而到2020年能够进一步达到1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