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正在“发力”并不仅仅只是这两家企业,掰着指头一算,江铃、安源、昌河……我省汽车生产企业已集体介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相比较而言,我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醒得比较早”,眼下与国内同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尽管距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省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将达到150亿元。
我省汽车企业集体触“电”
“在轿车市场开始井喷之时,我省的汽车企业跟进‘慢’了半拍,错过了最佳时机。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省与全国,甚至是全球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业内人士说,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企业介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时间并不晚,而且产品覆盖轿车、客车、商务车等多种车型。
4月16日,百路佳客车公司新能源客车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央企恒天集团去年底收购百路佳公司后的一个“大手笔”,投入7亿元资金,用5年时间在南昌形成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3条新能源汽车产品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完工后将形成1000辆新能源客车的新增生产能力,年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实际上,百路佳公司从2007年起就介入新能源客车的研发,目前公司的纯电动客车等新能源客车已出口澳洲和欧洲市场。借力央企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公司将快速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规模。
上饶客车则在去年与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牵手”,开展品牌、技术和资本的全方位合作,在上饶打造一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双方合作项目将以纯电动公交车、政府接待用车以及银行运钞车等专用改装车为主要发展方向,力争5年内形成销量5000辆、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的经营规模。
此外,江铃汽车、安源汽车、昌河汽车等省内汽车企业也在多年前就介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江铃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多个新能源项目正在进行独立或联合研发过程中,而且技术与国外同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江铃已有多款车型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尽管短期内受成本、技术等因素制约,市场还比较小,但未来的增长空间无限。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将会越来越多,如果今后几年市场放大,在2015年,可达到年产2万辆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能力。
突破技术瓶颈,我省成立创新联盟
5月7日,“院士专家团”来到百路佳客车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技术中心总工王心宏迫不及待地向专家提出疑问:“如何提高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其实,这也是困扰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瓶颈。据了解,目前我省已经成了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抱团”进行技术攻关。
补贴替代的资源优势是我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一张“王牌”。宜春被称为“亚洲锂都”,这为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而拥有稀土资源的赣州也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支柱产业。原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大致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3类,电池、电机和电控是其中的关键组件。而赣州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拥有稀土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锂、钴、铜等新能源汽车组件的核心基础原料,因此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明显优势。
去年4月,宜春市建立了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力打造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和35万辆以上锂电汽车生产基地,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预计到2015年,宜春市将形成60万组以上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生产规模,产值超过1000亿元。同年7月,省内两家上市公司江特电机、安源股份发布公告,联合江西锂电新能、北京神州巨电新能公司,生产制造宜春锂电新能源客车。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被我省列入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标是到2015年,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的动力电池达1亿安时,占全国份额的10%。而类似科研机构、企业和资源的联动发展,将为我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