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中国水平”能决定“世界水平”的制造行业——全球一半产量在中国,全球十强企业有五个是中国企业。更重要的是,它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地球的未来.
这是一个投产不久的国字号“年轻企业”,在它入行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就在欧美市场扬名立万,并跟上了全球十强企业的步伐,随时将取代其中一个。
这个行业就是新能源领域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这个企业就是位于中国西部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订单多得都不敢接了”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现在有订单都不敢接。”天威新能源总经理高正飞很自豪地对记者说。
作为一个成立才三年、投产仅一年的年轻企业,敢说“订单多得都不敢接了”这句话是需要底气和实力的。为了证明底气,高正飞为记者拿出了一系列的数据:
19亿元!这是天威新能源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是其注册资金近4倍。
19个!这是天威新能源在欧美国家的产品分销商,几乎涵盖欧美主要新能源使用大国和新兴市场。而8个月前,这个数字仅为1。
500兆瓦!这是天威新能源今年底将达到的产能,而在全球十大光伏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排名第七的日本京瓷产能也不过只有400兆瓦。
16%!这是天威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的标准转化率。作为衡量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核心指标,虽然有的厂商的太阳能电池转化率最高可达16.5%,但能稳定在16%以上的却寥寥无几。
高正飞介绍说,2007年7月在成都市双流县成立以来,天威新能源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多晶硅料、晶体硅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全产业链企业,目前拥有包括一家美国上市新能源公司在内的6个子公司。2009年6月份投产后,其产品全部销往德国、意大利、捷克、美国等欧美国家。
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指标,天威新能源已经成长为国内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的一流企业。
“在这个行业,做成中国的一流,就是世界的一流!”高正飞得意地说。
进军新能源差点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天威新能源能够在短短的三年间取得如此的发展成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和他过去十年间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的探索。他就是天威新能源的投资公司天威集团的副董事长、总经理丁强,现兼任天威新能源董事长。
在涉猎新能源产业之前,天威集团是一个生产输变电设备的国有企业。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丁强就看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但谁能想到,为了尽早进入这个今天看来潜力无限、重要无比的行业,丁强和天威集团不仅付出了艰辛,还差点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2000年,作为生产电力设备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的天威集团,通过合资、投资、收购等方式陆续进军多晶硅生产、风电设备制造、太阳能电池等产业。但当时天威集团这些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努力不仅没有换来赞扬,还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当时国内还没有对新能源产业形成一致的认识,很多人质疑我们是瞎折腾,有的人在看了我们投资的风电厂说:‘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丁强当然知道“国有资产流失”意味着什么,他和天威集团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解释和暗地里坚持。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天威集团取得骄人业绩,丁强和天威集团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据介绍,如今天威集团先后在河北、四川、内蒙古、吉林、甘肃、黑龙江等地建成和构建新能源产业园、产业基地,建立新能源企业15家,涵盖了晶体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风能发电设备等,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向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的华丽转身。天威集团也从2000年不足10亿元产值的小型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今天年产值近200亿元的大型国有企业。
“没有丁强和天威集团在新能源产业里的积累和探索,天威新能源不可能在短短三年间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天威新能源党委书记赵秀生说,“天威新能源今天的管理团队、技术储备、产业链形成,都依赖于集团公司过去多年的积累。”
超常规发展凸显超常规思路
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建厂于四川成都的天威新能源,可得天独厚地享有丰富劳动力资源;依托国有大企业天威集团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使得它能获得相对充沛的资金支持。但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命门”所在。而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正破解了天威新能源超常规发展的秘密——用超常规思路打破传统理念。
就在记者采访天威新能源发展的几天时间里,天威新能源的工程师张凤鸣正在日本、欧洲物色和招揽技术人员。
赵秀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企业发展和技术领先优势,我们每年都要在全球高薪聘用最好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赵秀生介绍说,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的张凤鸣博士就是天威新能源高薪聘用的,其薪资水平比董事长丁强还要高;总经理高正飞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高管,也是去年11月份被天威新能源高新聘用来的。
高正飞说,他的薪资水平远远高于集团里和他相似职位的国企高管们,“这种用人思路在国有企业并不多见,也给予了天威新能源充分的发展活力。”
据介绍,目前天威新能源已经聚集了国内外光伏业一流的专家和技术人才,其中博士8人,硕士20人。此外,还投资了7000多万元建立天威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计划引进4名院士、30多名博士和百余名硕士从事光伏产业相关技术研发。
丁强对记者说,到2012年,天威新能源第三期项目将建成,届时将形成15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将实现从晶体硅片加工、晶体硅电池片到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组成的产业链和完整的光伏产业群,年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