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品质服务全球”,在晶科能源总裁陈康平的名片上,印有这8个字。
刚从美国回来的陈康平,显得更加忙碌:电话指示,听取汇报,其中也不乏祝贺晶科纽约成功上市的电话。
见缝插针中,陈康平谈起了晶科纽约上市的不凡历程……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首家美国上市
光伏产业,在中国是个新兴产业,但是发展速度令人刮目。到国际市场去运筹资本,更是光伏企业的运作手法。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直接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7年6月1日,新余赛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短短两年间我国已经有9家光伏企业在纽约上市,中国太阳能行业如日中天。
在上饶红土地上飞速崛起的晶科能源,在2008年7月9日正式启动了“到纽约去上市”的行动。但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正在悄悄降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9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面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大混乱,晶科能源不得不暂时搁下上市计划。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晶科能源在积极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努力捕捉机会。在“阴霾”开始淡化的第一时间,今年2月,晶科能源赶到纽约进行了上市路演,但因为发行价偏低的原因,晶科能源主动放弃。最近,晶科能源再赴纽约,不俗的业绩,大受纽约资本市场的欢迎。5月13日,晶科能源在纽约交易所定价,5月14日,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第十家、江西省第二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也是我市首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这次上市共发行583.5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一份ADS相当于4股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11美元,筹资总额达到6418万美元。
“不仅仅是我们晶科一家要在纽约上市,浙江、江苏、重庆等多家光伏企业都在申请美国上市。”这次能成功上市,陈康平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晶科的业绩,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晶科能源年年都实现了稳健增长,盈利表现优良。
美国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心,加上晶科的产品市场主要在欧美,这就是陈康平认定在美国上市的缘由。他说,在美国上市,标志着晶科成功迈入了国际资本市场,不仅仅在资金上提供了保障,更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有利于销售网络国际化建设,有利于提升科研水平。
向世界一流光伏企业迈进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由香港柏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2006年12月23日落户上饶经济开发区,注册资金1.9亿美元,他们以“创造每一束阳光价值”为宗旨,致力于单晶硅棒(片)、多晶硅铸锭(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高效迅猛的发展态势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瞩目:
2007年,硅片产能8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纳税3860万元。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产品价格下跌70%的逆境中,硅片产能扩大至22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2亿元。
2009年,公司太阳能硅片和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00兆瓦,销售收入20.6亿元,利税总额过3亿元。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立志追随太阳光芒的晶科,有着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10年,公司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0兆瓦;2011年,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1000兆瓦,努力在3年内将晶科打造成全球最优秀的单、多晶硅片及电池组件品牌,成为世界一流的光伏企业。
晶科能源在纽约上市的股票代码为JKS,为晶科能源英文jinkosolar的简写。solar,中文的意思是:利用太阳光的。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相信,晶科一定能追赶着太阳的步伐,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