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而据最新的消息称:该规划出台时间或将延后到2010年春节之后。而国家层面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迟迟未能出台并未过多影响到地方相关规划及实施政策的推出。
2009年9月,深圳市出台《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和《深圳市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以上,力争将深圳建成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的先锋城市。
2009年11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方案》,力争到2011年,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把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基地和高水平的应用示范城市。
2009年12月,山东省出台《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通过7大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到2012年,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200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4%。
地方政府争相先于国家层面出台本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发展新能源产业所表现出的信心。规划的背后是政府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植。
作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承担着北京市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任。据记者了解,入驻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多方面优惠政策,包括按照该公司上缴增值税10%、企业所得税20%的比例进行资金扶植,连续3—5年的资金扶植政策以及多方面的投资支持政策。八达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芦永富告诉记者,开发区十分注重用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2008年以来,开发区出台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鼓励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入驻园区。产业政策包括投资鼓励政策、扶持基金政策、品牌鼓励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开发区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权威检测中心、大型生产企业落户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鼓励品牌企业和高端技术、商务人才在八达岭开发区发展、创业。
为推进新兴新能源企业尽快完成产品研发,缩短企业创业周期。2009年10月26日,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孵化中心奠基,成为新能源企业搭建集产品研发、检测、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创业发展平台,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孵化器”。据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主任刘宗贤介绍,孵化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将建设35栋独栋厂房,包括产品研发中试区、产品和技术展示区、孵化大楼及综合服务配套区等基础服务设施。建成后的孵化中心可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众多新能源领域企业提供创业发展平台。
通过产业孵化器,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研发和服务保障。同时,出台孵化器入驻企业扶持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孵化器的“入孵企业”。比如:经开发区新能源孵化器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准入驻的企业可享受开发区入区实体企业全部优惠政策;入孵企业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北京市创新基金(资金)和科技计划项目;对国家863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含三等奖)项目入驻孵化的,开发区可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无偿资助;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高科技含量,行业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的特性,企业能够在两年内完成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免费提供孵化器内一定面积的科研办公场所两年;优先获得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和市科技经费扶持等等优惠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意欲进入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商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保障。
同时,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内注册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中关村园区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信用担保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编辑全球电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