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来,江苏宏宝、横店东磁、航天机电、东方日升、奥克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纷纷加码或上马晶体硅片和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额动辄近十亿乃至几十亿元。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由于市场饱和、实施削减光伏补贴政策等原因,之前作为全球主要光伏市场的欧洲市场需求受到严重压抑。据预测,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增幅将由2010年的100%收窄到30%左右。此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光伏产能的大肆扩张是否存在过剩问题?国内光伏产业将面临何种发展趋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
光伏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记者:近期,国内多家企业竞相大规模上马晶体硅片和太阳能电池项目,而据预测明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将大幅收窄。这是否预示着国内光伏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孟宪淦:目前看来,我国光伏产业和产能确实存在过热与过剩的问题。
据预测,今年我国光伏产量将达到7—8GW,产能已扩张到15—20GW,这个产能已相当于全世界的消费总需求。而根据我国已经基本确定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光伏发电目标为2000万千瓦,近两年每年新增50万千瓦,2012年后每年新增100万千瓦。反观我们现在的产能,已经达到每年1500万千瓦,是国内市场目前年需求的30倍。即便如此,国内企业还在不断扩大产能,这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
记者:造成这种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何在?
孟宪淦:造成现在光伏产能过热问题的原因,说到底是我们国内的企业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布局,具体有两种表现。
首先,缺少对国内产业政策的研究和考虑。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有个核心内容叫“总目标”,即政府会在做产业规划时,确定一定时间内的市场容量、需求产量。现在的情况是,在政府已经明确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容量的前提下,我们的光伏企业在上马项目、做生产规划时,并没有将政策规划中的市场需求量考虑在内。
其次,现在我们很多企业把市场寄托在国外市场,目前96%的出货量销往国外。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最终会饱和,再说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公司也在做,国内光伏企业不可能独霸全球光伏市场。
企业应认真研究政策
记者:在您看来,未来国外光伏需求市场将呈现什么布局?
孟宪淦:从目前和未来光伏产品销售市场来看,我国光伏产品将主要销往亚洲、非洲等国外市场。欧洲市场由于德国、意大利等政府近年来的支持发展和将来补贴下降趋势,已趋于饱和;而美国、日本市场由于贸易保护等原因,我们并不容易进入。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品要向东南亚、非洲和东欧等地区的国家转移,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国土面积小、国家发达程度不高,所以需求并不大。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很多企业缺少足够清醒的认识,仍是盲目自发地上项目,搞产能扩张。
记者: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有无应对之策?面对产能过剩,以及可能由此造成的市场风险,企业应该怎样做?
孟宪淦:其实中央早就提出了关于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但是企业坚持这样做,这又属于市场的商业行为,政府也不能强行阻止。
不过,政府也有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即通过上网电价确定终端价格来进行控制。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确定较低的中标上网电价,企业的利润将被控制在一个有限范围内,一旦企业生产成本超过这个上网电价,就会面临赔钱,这类企业只能面临下马或者转型两种情况。
可再生能源的本质特征就是政策推动、政府引导,企业应该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和政府意图,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产业整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才能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规避不应该遇到的市场风险。
增强产业集中化程度是必然趋势
记者:近两年,政府相关部门启动开展了两期金太阳示范工程,其目的可否视为吸引光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孟宪淦:政府相关部门出台金太阳示范工程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要逐渐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这也是今年1月份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一项主要内容。当时会议提出发展光伏产业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科学规划,一是适度发展,然后才是大规模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目前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体现了“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原则。根据规划,开始几年每年装机50万千瓦,2012年后每年100万千瓦,先慢后快,国家规划目标非常清晰。
目前看来,国内需求无以消纳现有的过剩产能,我们能做的只有提醒企业注意。当然企业有自己的想法,多数企业认为,到最后竞争阶段自己能够经得住市场考验,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这种心也情可以理解,就像足球赛一样,参赛者都是奔着拿冠军去的,没人想到自己就会输。大家都认可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
记者: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何种发展趋势?
孟宪淦:国内光伏产业的集中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不管光伏企业,还是风电企业,都是如此,这也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比如说全世界能造大型客机的只有波音和空客两家,中国想挤进去将会遇到很多困难。再比如国内风电制造企业,目前60%市场份额属于产量最高的华锐、金风和东汽这三家企业,85%的市场份额属于产量最高的前十家企业,这已经呈现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光伏产业势必也要走这条路,这也是很多企业提出要做完整产业链,从而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原因。可以预见的是,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即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开发实力的企业,才能最终站稳脚跟,而很多中小企业必将因为产业链单薄、资金不多、没有核心技术和生产规模小等原因,最后只能被人兼并或者退出光伏市场,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