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将在华建太阳能电力设施 奥巴马或提减排目标
作为首个在任期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结束了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纵观此次“中国行”的成果,双方在气候问题合作上的表态颇受海外媒体的关注。
在17日发布的长达6000余字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仅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问题就涉及1700余字,中美双方推出多项具体措施,表达合作信心。美联社在最新报道中指出,中美双方在联合声明中的表态“令人鼓舞”,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临近,各方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强,两国元首的会面将为大会召开前几个星期内的协商“提供新的动力”。
《华盛顿邮报》在题为《中美将在减排目标上展开对话》的文章中表示,《中美联合声明》中有关内容显示,中美双方有望在气候问题上展开进一步对话:奥巴马政府很可能在下个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减排目标,而中国也将提出自己的建议。《纽约时报》认为,美中两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前景光明,该报在报道中还透露,一家美国公司将很快在中国建设太阳能电力设施,而中国已同意帮助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造一个风能农场。
在贸易问题上,中美双方均表示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称,美中之间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将继续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企业在国内出售的产品比重有不少大部分或全部都是“中国制造”,美中之间的贸易关系已经深深植根于美国经济体系中,更重要的是,拥有数十亿人口的中国,似乎必然要在经济影响力上超过美国,这意味着突破美中贸易上的僵局并不容易。
双方在备受关注的汇率问题上并未作出明确表态。美国《麦克拉齐新闻报》指出,汇率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大量中国制造厂商与美国企业建立了合作项目,或者拿到了他们的订单,而美国消费者也已经享受了十几年“中国制造”产品不断下降的价格带来的好处,“这些产品从服装鞋帽到电器用具”。(中国证券报 杨博)
财政部将斥资近200亿元补贴642兆瓦太阳能项目
中国财政部发布公告称,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两至参年的时间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安排发电装机总规模为642兆瓦的太阳能示范项目。
中国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这份公告。其中提到的装机容量大於7月份公告中提到的500兆瓦。
中国财政部7月份表示,上述项目下太阳能电力设施及相关输电设施投资成本的50%将获得财政补贴;偏远地区独立太阳能系统的补贴比例将提高到70%。
中国财政部表示,每个省能获得补贴的装机容量最大可达到20兆瓦,财政部还鼓励地方政府为示范太阳能项目提供地方财政支持。(财华社)
新型光纤大幅降低太阳能电力价格
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使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光纤,能让太阳能发电变得更便宜。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中林(Zhong Lin Wang)教授领导的小组,在光纤周围创造了形如猪鬃的纳米线丛,增加了光相互反应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太阳能整体发电效率。据英国BBC报道,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
由于只需露出光纤头吸收光线进行发电,因此屋顶上不再需要安装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取而代之的是小型太阳能收集器,经由光纤连接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隐藏在墙壁之间等位置。
王中林教授表示:“利用该技术,我们可以创造一种折叠式、隐藏型和可移动的光伏发电方法。”
目前效率最高和最为熟悉的太阳能电池基于硅材料制备。硅吸收太阳光,释放电子并使之迁移,从而产生电流。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sed solar cells)获得了飞速发展。这种电池通过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释放电子。染料敏化电池的发展潜力很大,其使用的大多是效率相对较低的廉价耐用材料。
而王中林发明的新方法使用电信等常用商业光纤,研究小组将光纤外层剥离后,在其周围创造了氧化锌纳米线丛,将染料分子沉积在上面,增大了活性反应面积,从而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由于太阳光只需进入光纤两端,所以在屋顶安装小型太阳能收集器即可,大部分的发电材料无需搬到屋顶,可以隐藏在其他位置。
王中林表示:“光纤可将太阳光导入墙壁内的纳米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确实是一种立体太阳能电池。”王教授说,在未来的研究中,对于纳米线表面的改造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效率。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太阳能电池研究人员赛义夫•哈克(Saif Haque)表示:“王教授的工作干得太漂亮了,这真是一种提高太阳光利用率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