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广东又频发多起血铅超标事件。面对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环保部门及铅酸蓄电池行业协会痛下杀手,展开行业“严打”。浙江、广东两地接连关闭数百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其中,浙江27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有213家已被停产整顿;广东160余家企业中,防护距离不足300米的企业将全部关停。一股凛冽的环保风暴蔓延全国。
近来发生的一系列危害严重的污染事件中,环保部门只是被动地疲于应对,缺乏主动的出击。现实治理的疲软,不禁让人怀念起前几年那几波让企业震慑、让政府尴尬、让媒体关注、让公众叫好的“环保风暴”。“环保风暴”虽然依赖行政权力,可其并没有逾越法律的底线;同时,运动式执法并不必然与制度化相悖,相反,许多制度创新,比如“区域限批”,就是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污染事件频发、环保制度尚不健全的当下,需要有足够的威力去震慑那些麻木的地方和企业。
不久前,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在采访中指出,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其实早就该取缔了,“恰恰是这些企业的投入、环保意识与正规大厂相去甚远。它们赚了1块钱,政府可能花10块钱也无法弥补其所造成的环境损失”。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反映出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对铅酸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个行业的门槛也比较低,结果导致整个行业内企业数量猛增,但企业规模普遍过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夏青则表示,达不到国家法定标准的企业肯定要关一批,这是大势所趋。“这些未达标企业如果任其自由发展,50年也不会被淘汰,政府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行业升级换代是好时机”。为此,夏青提出四点意见:全行业要严格执行法定标准;要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严格按照排放标准的要求生产;坚持质量标准至上,�;ぶ肮だ婕岢种耙到】当曜�。
夏青强调说,严格执行法定标准的核心是排放,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对水、空气、厂界敏感�;さ愕鹊募嗖夂蜕枇⒁细裰葱�。他建议铅酸蓄电池行业协会立即组织评估队伍对企业进行评估,并分批上报整改建议,在全行业创建国际标准环境。与此同时,利用评价结果扶持保全具有环境友好型性质的优秀企业。
一场自上而下的“严打”正在展开,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和企业正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整顿。
要把重金属污染有效降下来,就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保障,从冶金、冶炼、蓄电池、钢管生产企业等的先进工艺装备、环保设施和企业环保自律开始。针对近期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引发的铅污染事件高发态势,环境�;げ�5月18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将有效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铅蓄电池等涉重金属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这些措施包括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规范企业日�;肪彻芾�,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基础工作,严格企业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严格措施整治违法企业;实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等。
同时,环保部门将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以及由铅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区,环境�;げ拷愿们蛩诘丶妒惺敌星蛳夼萃8檬兴薪ㄉ柘钅康幕菲郎笈6栽斐苫肪澄:Φ恼厥缕笠盗⒓丛鹆钔2�,停止排放污染物。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群发性健康危害事件或造成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对造成环境危害的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今后凡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地区,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此外,今后凡发生重特大铅污染事件以及由铅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建设示范区,一律立即撤销其国家环境�;つ7冻鞘泻蜕ㄉ枋痉肚坪�,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