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技术瓶颈仍待突破
来源:全球电池网 日期:2011-11-14 作者:全球电池网 点击:
相对于铅蓄电池来说,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动力锂电池方面,还存在若干瓶颈,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相关技术还有待改善,锂电池过热引发的安全问题,还有锂电池材料专利纠纷等等。
锂动力电池按照其所选用的正极材料来划分,主要有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3种。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为石墨),磷酸铁锂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二:一是在其合成过程中锂离子被包裹上了一层碳(否则不具导电性),简称“包敷碳技术”;二是作为磷酸铁锂生产工艺的“碳热还原技术”。这两项技术的专利均为加拿大Phostech公司所有。Phostech公司已在中国进行了申请注册并获得批准,为中国企业设置了绕不过去的专利屏障。
据了解目前,依靠电池材料进口,我国小型单体电池的制造已成熟,但是我国的锂电池产业链不够完善,在上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有很多技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在电池隔膜上,我国基本上依靠从日本、美国、韩国进口,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进行隔膜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据业内人士了解在电解液生产中,六氟磷酸锂是最主要原材料,其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日本实现了六氟磷酸锂产业化。可是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由于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在国际上主要由关东电化学工业、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国内只有金光高科有限公司、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天津金牛等少数企业能生产,但产能较少,品质与国外也存在很大差距。
“锂电池确实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是要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寻求平稳发展,切忌那种大跃进式的浮躁和虚假。锂电池材料具有较高的专利壁垒,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经历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实现产品的成熟稳定。”一位业内人士说。
上一篇: 蓄电池行业新思考新定位
下一篇: 光伏"寒冬"背后 一杯自酿自饮的"苦酒"
版权声明:全球电池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相关文章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本文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