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州丽廷凤凰山庄开张,各项设施正在完善,这两天,酒店考虑在大堂、员工餐厅设几个废旧电池回收箱。行政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是给员工及顾客营造一个环保的环境。
环保善念,值得推崇,但市环保局表示,干电池的生产工艺早已脱胎换骨,我们平时用的5号、7号电池等,无需再送至专用回收箱,可以直接扔进垃圾桶了。
“攒下两三公斤的干电池,不敢扔。”
5年以来,家住路桥翼文苑的何奶奶,收集起家里的每一枚废旧电池,装进布袋里,放在楼下的车库里。
“现在称称,应该有两三公斤了。听说废旧电池挺‘毒’的,放在家里不放心,乱扔又怕污染环境。”何奶奶说,以前也专程送到环保部门,但环保部门说,收了,最终也是当一般垃圾扔了。
椒江建设新村在四五年前,也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最后无疾而终。建设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忆,刚设立的时候,还对居民做了一番宣传,大家的积极性也挺高,尤其是小孩子,有的是拉着爸爸妈妈的手,送来废旧电池。最后,收集了一大袋,环保局却不肯收,这事就做不下去了。
市环保局表示,废旧电池回收,基本上是社会各界自发倡议的。废旧电池处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艺,台州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将废电池集中在一起,重金属总含量必然增大,这样反而容易造成集中污染。
干电池已“戒毒”
“一节纽扣大的电池放在水里,会污染60万升的水,放入土壤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时至今日,许多市民仍笃信,废旧电池污染严重。昨天,市环保局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林勤耕为其拨乱反正:“这些罪状,早就是过去时。”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发展,污染和废弃物的情况在随之改变,人们的环保行为也应与时俱进。林勤耕表示,过去,宣传要对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主要是因为干电池中含有汞、铅等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后来,干电池的生产工艺逐渐改变,污染危害程度大大降低,目前,正规厂家生产的干电池已达到低汞、低铅甚至无汞、无铅的环保质量要求,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
干电池“戒毒”,并非一蹴而就。2002年1月1日起,国家禁止在国内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从2008年6月6日起,废旧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消失。
可充电电池、扣式电池是回收重点
国家不鼓励集中回收废旧干电池,允许其随生活垃圾一起填埋,但对可充电电池、扣式电池,依然利剑高悬。其中包括汽车和电动车电瓶的铅酸电池、纽扣电池和老式手机的充电电池。
现在,开汽车的多了,开电动车的也多。环保局专家指出,汽车电瓶、电动车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包含铅和硫酸,是不折不扣的“危险分子”。蓄电池中的酸液含有锌、锰、镉等多种重金属,如若不慎处理,这些含有重金属的有害酸液可直接进入了下水道,进而渗透到地下水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林勤耕提议,消费者应该将这些废弃电池送到销售商店或废品回收站,由专业处置单位进行科学处理。
